close

玫瑰的名字」是一本我在維基百科暢銷書列表查到的書,玫瑰的名字.jpg  

是一本1980年出版,

原文為義大利文,

翻譯成多國語言,

在全世界銷售超過五千萬本的暢銷小說。

 

我之前會發現這個暢銷書列表

是為了寫一篇關於千禧年系列的讀後感,

而上網查它的資料,

意外找到這個列表。

在這個列表上的書都是在全世界銷售至少一千萬本的暢銷書籍。

 

這真是個可怕的數字,

如果以目前台灣兩千三百萬人來說,

一千萬本的銷量就等於全世界擁有這本書的人快要逼近台灣的一半人口數。

而「玫瑰的名字」這本書,

有五千萬本的銷量則表示擁有這本書的人數更是台灣人口數的兩倍以上。

 

解釋這麼多,

只是想說,

我並不是和Lucy唱反調,

雖然Lucy一直強調不要看暢銷書,

但是這一個書單就像擺在我眼前的寶藏,

讓我忍不住一直到維基查看到底還有哪一本是我沒有看過的。

對於這個書單這麼熱衷追求的我,

可是沒有一絲絲想懺悔或是要放棄的念頭。

更何況Lucy推廌的「百年孤寂」和史蒂芬.金的「黑塔系列」也列在其中,

難道就因為它們賣超過一千萬本,

我們反而不該看它嗎?

 

「玫瑰的名字」是描寫中古世紀發生在義大利一所修道院的連續殺人事件。

全書和玫瑰一點關係都沒有,

書名是引用一個古老的諺語,

「只要有『玫瑰』這個名稱,玫瑰便是存在的,即使沒人見過玫瑰,或者玫瑰從不曾存在過。」

以及拉丁俗語「實質勝於文字(res, non verba)」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      

我一直覺得前面的書評編排有很大的問題,

有一個紐約時報「書評周刊」記者所寫的書評,

已經有提到一個非常關鍵的線索,

讓先讀前言的讀者們,

在還沒開始看本文以前,

就被先「雷到」而有意識的往那個方向去猜測了,

簡單的說,

就是被「破梗」了。

這對於想看緊張刺激又多線布局的經典推理小說的讀者來說,

玫瑰的名字2.jpg

實在是一件很掃興的事。

 

不過這本小說的精彩,  

並不僅只於推理的部份,

還有它對於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所作的描寫。

 

歐洲的「中古世紀」,

又被稱為「黑暗世紀」,

所有科學和文明的發現,

都被羅馬教庭所壓抑。

 

想要了解故事主角所面臨的時空背景,

就必須知道當時各方勢力的關係,

和一些名詞解釋。

 

首先,

異教徒是指當時不信基督教的人,

這種人在當時的歐洲是受到討伐的。

 

其次是異端,

指的是信基督教但所作所為卻又違反基督教基本教義的人,

當時被認定為異端或巫女的人是要被燒死的。

 

再來是改革派,

有些遵守基本教義但是又不滿教皇的貪汙腐敗的教眾,

組成一些教派勢力來要求教庭作出改革。

 

有改革派當然就有保皇派,

這些保皇派則支持教皇嚴懲異教徒、異端和改革派。

 

十四世紀時,玫瑰的名字3.jpg  

教庭權力非常的大,

所有教眾不論收入多少都必須至少繳納所得的十分之一給教會,

又稱之為「什一稅」。

再加上教皇貪得無厭,

任何人不管是不是作姦犯科過,

都可以向教皇購買神職。

甚至羅馬皇帝的任命都要經過教皇同意。

 

當時有許多窮人負擔不起高額的稅金,

成為流浪漢在四處流浪,

之後被有心人士吸收,

成為「異端」。

這些「異端」假借神職人員名義四處乞討,

並且男女混居,

漸漸人數越來越多,

最後演變成在各地的暴動。

 

教庭於是派出聖堂騎士團到處討伐這些「異端」,

並且連同一些被稱為「巫女」的女性一起燒死。

教庭甚至把一些激進的「改革派」,

視為「異端」燒死。

 

羅馬皇帝為了脫離教皇的掌控,

而支持「改革派」和教庭的代表團進行談判。

 

「玫瑰的名字」故事發生的修道院正是準備進行談判的所在地。

於是原本的連續殺人事件也意外牽連了一些無辜的人。

 

這本小說最難能可貴的是,

它以故事來告訴讀者,

在觀看事物的同時,

必須了解事物的本質,

而不是看事物的表面標籤,

就像它的書名所要表達的意義。

 

因為這本書有這麼多強烈的特色,

就值得我為它徹夜難眠,

直到寫下這篇讀後感為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隱姓埋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